近日,教育部部署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。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,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。坚持眼保健操。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、禁止带入课堂。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人们享受到了智能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与便捷,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“低头族”出现,并呈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不得不让人担忧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人数已经超过1亿,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。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眼健康白皮书(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)显示,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.6%,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%。
对于家长来说,首先就应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用眼环境,为孩子做出榜样。试问,如果家长“机不离手”怎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?因此,家长就应放下手机,不要让电子产品填满自己的碎片化时间,用这些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交流。其次,家长也应积极响应学校出台的相关要求,积极配合学校的健康用眼活动,为孩子定期检查视力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、在房间内多摆放绿色植物,在多方面为孩子的眼健康“保驾护航”。
对于学校来说,在抓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。眼睛是心灵的“窗户”,学校作为孩子们第二个家,就更应保护这些“窗户”,不让他们变“模糊”。因此,学校除了积极落实教育部门相关政策外,更应在校内开展健康用眼主题教育活动、主题班会、班级板报评比大赛、演讲比赛等,充分调动学生爱眼护眼的积极性,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对眼健康提起重视。
对于相关部门来说,更应该行使职能,出台政策并推动落实政策。新闻中报道教育部部署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,要求学校落实相关政策。因此,在政策的推动上,各地的教育部门就应监督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学校、每一名学生身上,真正的让政策发挥实效。
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,再到进入校园走入社会,我们都是用眼睛发现着世界的美,青少年及其家长对眼健康的忽视、未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导致了目前的现状,而提升学生眼健康程度,唯有家校联合才能出效果,才能让一扇扇心灵的“窗户”始终明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