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个常见的近视误区,你有没有中招?

   在门诊经常听到家长说“我家孩子近视了,但我不想让他戴眼镜,听说戴上就摘不下来了”“眼镜度数是不是越带越高,眼睛还会变形”……

   孩子视力下降,家长往往会寻找各种方法,但容易陷入一些误区,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近视的几个常见误区。

误区一:近视不能戴眼镜,度数会越戴越深

   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,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,眼睛自然也不例外。所以,眼球不断长大,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,如果生长发育过快,则长成为“近视”。所以,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,而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,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,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。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,用眼疲劳改善,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。

误区二: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“凸”

   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,显得眼睛特别突出,像金鱼的眼睛一样。很多人认为,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,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。

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,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,后眼轴不断增长,逐渐变凸

   一般来说,成人近视度数增加3D(300度),对应的眼轴长度会增加1mm。所以,高度近视的人群眼轴就会比一般人长很多,有可能表现为眼球突出,但这和戴不戴眼镜没有关系。

6个常见的近视误区,你有没有中招?

误区三:轻度近视不用配镜

   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,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。但是,这也不能一概而论。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,建议及时配镜:

   ①裸眼视力很差,看远时需要“使劲眯着眼睛”才能看

   ②双眼视力相差大。不戴眼镜矫正容易造成外斜视

   ③调节力差,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

   ④患有间歇性外斜视

误区四:眼镜看远戴,看近不戴

   正常眼与戴镜(度数合适)的近视眼看近时眼睛都需要调节,通过调节改变眼睛的焦距,将光线聚焦点从远处移到我们看的近距离物体上,这才能看清晰。

   近视眼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,眼睛的焦距就在近处,眼睛可以偷懒不用调节就能看清,但是长期偷懒眼睛的调节功能就会下降,并且还会影响到眼睛内聚的能力,正常状态下,看近时双眼会向内一定程度的对眼,这就是内聚功能。除医生有特殊交代的情况可以不戴眼镜外,其他时候建议近视的孩子看远看近均佩戴眼镜

误区五:孩子近视不要紧,长大做手术就行

  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!孩子的眼球随着身体的发育,也在快速变化。

如果孩子得了近视,不给予足够的重视,就可能加快视力增长的速度,发展成高度近视,从而增加发生致盲性眼病发病的风险,另外太高度数会超过近视手术的适应范围,即使成人了也无法通过手术治疗。

误区六:父母近视,孩子一定会近视

   后天性的近视眼本身是不会遗传的。但如果夫妻两人都是高度近视的话,孩子后天患近视眼的概率,相对而言会高一些,但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影响更大。

   本身患近视,尤其是高度近视的家长绝不可消极地认为,反正一切都是先天决定,预防也没有用。而是应该更加关心有遗传因素的孩子,尤其注意避免不利的环境因素,加倍督促孩子克服不良用眼习惯,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,定期检查眼睛,防止近视出现或减轻近视的发展。